2019年關于中國醫療的十句大實話
發布時間:
2021-09-26 09:42
來源:
新民網
新一輪醫改自2009年啟動至今,已經整整十年。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,2019年的中國醫療會有怎樣的呢?從以下的內容中,我相信,你會從中得到啟發。
1.有質量、有服務的醫療在中國依然稀缺。
2.據不完全統計,2009年以來的十年,僅國家層面出臺的各類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文件,已經多達50多個。紙面上看起來,社會資本辦醫的政策性門檻大幅度降低。
但實際上,一方面,有宏觀的政策,沒可執行的方案,缺少對社會資本辦醫的具體操作指引;
另一方面,各級各類國家機關的觀念、立場、思維方式,和社會資本辦醫需要的市場化導向之間相距甚遠,實際的門檻變得更高了。
3.在根本理念上,各種醫療相關群體(患者、醫護人員、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、醫療保險企業、醫療監管部門等等)之間分裂嚴重:醫院到底應不應該掙錢?
醫護人員到底應不應該永遠追求做圣人、永遠爭取感動中國?醫療到底是不是一門科學?
4.醫療投資熱“退燒”,買醫院的人少了,賣醫院的人多了,經營不善的醫院標的價格在近十年內第一次出現松動。
經過多年摸索之后,投資者終于意識到:醫療服務盡管現金流穩定、業務增長性好、業務抗經濟周期能力強,但是投資期長、爬坡期長、專業性極強、管理難度極大、真正能干的管理專業人士嚴重缺乏。
醫療產業從童話變成鬼故事。但醫療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,怪力亂神退場,真正懂醫療的人和機構上場、踏實辦醫療的良機來了。
5.醫療投資掙不到快錢,并非掙不到錢。
第一,不著急,是非審之于己。盡管坑多水深、風高浪急,醫療產業依舊是十萬億級別的藍海;
第二,不害怕,得失安之于數。在當前的低谷期,學會“貓冬”,練好內功,關注客戶積累、運營現金流、學科建設,等待必將到來的春天;
第三,不要臉,毀譽聽之于人。做得好或不好都會有人說三道四,面對噪音需要強大的內心。
6.中國醫療從來是、現在是、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以公立醫院(特別是公立三甲醫院)為主導的醫療體系,行政級別決定醫療資源。只要國體不變,醫療體制就不會變。
多點執業、處方外流、分級診療等手段,雖然試圖讓醫生、處方、患者從人滿為患的公立三甲醫院走出來,走向市場,走向基層,但行政化的醫療體制導致了等級越高的醫院吸附資源的能力越強。根在那兒,枝再搖也沒用。
7.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、財政收入受限,醫保吃緊已經成為新常態。
低成本、廣覆蓋將是醫保長期的工作方針,努力維持收支平衡將是醫保長期的工作重點。
隨著“4+7”帶量采購和耗材控費等成本控制措施的落實和推廣,高購買力患者的差異化醫療需求進一步被全面遏制,公立三甲醫院醫護人員(特別是專家)的實際收入受到顯著影響。
有質量有實力的非公醫療機構將會加速成長,有效補充以公立三甲醫院為主導的現有醫療體系。
8.醫生的工作壓力和輿論壓力持續增加。
新聞里的醫生在到處救人,飛機上、籃球場、馬路邊,享受著掌聲和贊美,可在他們朝夕工作的醫院里,醫生卻要冒著被累死或被砍死的風險。
“醫生不是神”是越來越多醫務人員的心聲??傁?ldquo;造神”的機構和輿論,應該好好聽一下醫生的聲音:醫生也是人,也有作為人的訴求。
醫生不必追求“成神”,而是應該追求做個有良心的醫生、克服自己人性中的惡,依靠自己的醫術過上體面的生活,過得開心。醫生是醫療體系的核心,任何不讓醫生開心的醫療改革都不可能成功。
醫生不開心,患者也難笑到最后。
9.醫療消費進入高速發展期。在新材料、新技術和新媒體獲客手段的加持下,醫療美容、運動康復、產后康復、細胞免疫療法、干細胞和激素抗衰老等子領域,將涌現一批明星企業。
10.無論是因為保險意識的增強,還是因為對“有病沒錢治”的焦慮,以重疾險為代表的商業健康險這幾年在快速增長。
但從保險上升到保障,需要的是醫療的內核。
問題又回到了原點:有質量、有服務的醫療稀缺,有錢也買不到。
下一頁
相關新聞